关于日本为何能够打赢甲午战争正规配资公司官网,网上有很多分析,其中有两点往往被着重描述,一是日本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革,一是明治维新日本大力发展工业化。
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,工业国对农业国,看到这两个对比结果,在潜意识中会让人认为日本获胜是自然而然的、清朝打不过日本可以理解。
问题在于:日本打赢甲午战争的原因,真是这样吗?答案当然没有这么简单,真相被误解的太深,而搞清楚这个问题,也就明白明朝为何能打赢日本、新中国为何能打赢抗美援朝了。
甲午战争前的日本
对于甲午战争前的日本,今人其实存在很多误解,就上述两点而言,真实情况如下:
首先,倒幕运动之后,日本建立的近代天皇制新政府,的确学习了西方经济制度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,来发展工业,但日本毕竟只是小国,资源又稀缺,因此只能有限的发展一些轻工业,重点其实是纺织业。《近代日本经济要览》记载,1880年日本征收土地税为总税收比例为76.6%。
至于重工业,日本当时还没有。日本第一个钢铁厂——八幡制铁所,是拿到甲午战争赔款之后,1897年始建、1901年投产、1921年才突破百万吨。相比之下,在洋务运动中,中国其实建立了不少工业,其中不少属于重工业,这一点是远超日本的。
因此,日本当时其实还是农业国,中国与之一样,不存在工业国的日本碾压农业国的中国,两国甲午战争中交战的武器基本都是靠“买买买”。日本真正工业化的时间是在甲午战争后,获得了大量赔款之后才有“资本原始积累”的,才真正建立了大量工业。
其次,从上述日本工业情况可知,当时日本资产主义在日本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高,占比不大,而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封建地主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因此日本是一个带有大量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国家。
甚至,当时日本的地主阶级还占据主导地位,资本主义还很弱小,恰如日本史学家田口卯吉所说:“帝国议会也是地主议会、地方议会也是地主议会”。
因此,甲午战争中的中日,与其说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,不如说是两个封建国家的战争。况且,就当时世界而言,沙俄、奥地利、普鲁士、法兰西第二帝国、意大利等都是强大的君主制国家,因此将战败的原因归咎于清朝的君主制也不太妥当。
日本取胜优势何在
如果将构成国家实力的因素,与中国清朝一项项单独比较的话,日本整体上肯定处于劣势,或者说至少没有什么优势可言。但问题是,既然如此,日本为何赢得甲午战争呢?核心原因很简单,就是“组织”两个字。
日本虽小,但在甲午战争时期,整个日本基本拧成一股绳,相当于将整个日本实力组织整合了起来,将全国的力量发挥了出来。倒幕运动之后,日本“尊王攘夷”,逐渐建立了集权中央政府,随后上下同心发动侵略。
简而言之,日本整个国力是100分的话,至少被发挥出了85分,或者换个角度说发挥出了150分,因为当时日本是负债打仗,向西方列强借了很多钱买军火,一旦战败,后果不堪设想。
相比之下,清朝整体国力是100分的话,最多只发挥出20分,甚至都不到。
因为,一方面从上到下互相争斗牵制,党争严重,比如翁同酥与李鸿章的关系,慈禧与光绪的关系,满人对汉人势力的防范;一方面地方势力之间又彼此牵制,比如当时很多地方大员对李鸿章不满,南洋水师就基本没有参与,甲午海战实质是北洋水师对阵日本海军。因此,清朝不是没有击败日本的实力,而是没能通过“强有力的组织”将之发挥出来。
日本是倾国之战,上下一心的侵略,通过“组织”有效发挥全国之力,但清朝主要只是李鸿章北方水师与淮军应战,且北方水师和淮军内部也矛盾重重,朝廷内部甚至还有人希望李鸿章输掉等等,根本发挥不出什么力量,这样的甲午战争,焉能不败?
如果清朝有一些的组织能力,哪怕将国力发挥出一半,都不可能被日本打败,甚至都不可能被西方列强打败。
最后,搞清楚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的原因,再看中国历史,很多问题就清楚了,比如为何明朝打赢日本,后金为何能灭明朝,新中国为何打赢抗美援朝。
首先,明朝为何能够打赢日本?因为万历明朝虽然已经衰落,但国家还在正常运转,万历皇帝——中央集权的权威还在,组织能力还在,更何况当时中国有名将、武器系统也领先于日本,自然取得胜利。
其次,金国能灭北宋,后金能灭明朝,其实道理是一样的,宋明国力肯定超过金人,但王朝末期组织能力不行,国力发挥不出来,变成了一盆散沙,而金人却能将自身国力基本发挥出来,自然容易打败一盘散沙。
第三,新中国为何能打赢抗美援朝?核心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组织能力起来了,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将国力释放出来,所以虽然武器差,但依然能打的美国狼狈不堪。反之,从清末到抗战的诸多失败,其实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组织,不能将国内力量整合起来。
对于组织能力,很多人可能依然不以为然,但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·帕克指出:西方取得胜利的原因,就在于欧洲民族在“有组织的暴力”方面相对于其他民族保持了稳定优势,在于它“改善了发动战争的能力,它一直被称为‘军事革命’”。因此,西方过去几百年胜利的核心原因,其实也在于“组织”,只不过它们“组织”的目的是为了“暴力扩张”,日本学到了这一点。
航心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